人的身体都有承受的极限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无下限比如性爱,有些小夫妻一天就能做爱好几次,这样长年累月下来,不仅身体承受不住,生殖器官的功能也会出现问题,不信你看看下面这对奇葩夫妻的性生活经历。
据报道,5月24日,在四川雅安一名女子在在自己婚后不久向法院提起离婚诉求,而据悉这对新婚夫妇并非感情不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据悉,该女子30岁,女子以前夜店工作,现自由职业,面容靓丽,身材合适,皮肤吹弹可破。丈夫姓吕,长跑运动员,现在中学当体育老师。
“约会时男友常有性冲动,自己不想发生性关系,又不愿伤男友的心,怎么办?”
“为什么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生多于女生,而很在乎伴侣贞洁的又是男多于女?”
诸如此类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彭晓辉副教授在讲授性教育选修课时经常会遇到。彭晓辉说,大学生作为处在特殊心理年龄的特殊群体,在当今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他们需要更注重实践性、分析性的性教育。
1992年,华中师大在全国率先开设以性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素质教育课。头几年选修者寥寥,有一个学期还因选修者不满15人而停课。彭晓辉说,自1995年后,选修的学生逐年递增,上个学年已经增加到了1200多人,学校不得不对选修人数做出限制。他认为,这些变化说明社会大环境在不断开明,学生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一位选修了性教育课的大学生说:“我们青年学生处于青春期,性发育逐渐成熟,有性的需要和冲动。由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西方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以及社会性道德,性法制教育的滞后,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们的性心理健康发展和性困惑的及时处理。我们需要一个课堂、一个教师来引导,让我们健康地成长并解决好我们的困惑。”
有人认为,在性方面开化得越早越没出息,因此不应该和青少年谈性的问题,长大了他们就会“无师自通”。彭晓辉不这么看。他认为,早有早的困惑,晚有晚的盲区。比如有个学化学的大学生,以为分子碰撞就会怀孕。现在很多中小学都没有性教育,进了大学应该是最后系统的补课机会了。大学生是特殊群体,社会对他们要求高。作为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的佼佼者,大学生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知识,所以应该从性的人文文化方面对他们进行性教育,区别于其他人群的性教育。
彭晓辉说,青年人在性方面的困惑、盲区,会使他们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对异性产生疑惑,甚至还会引起人生悲剧;而正确的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树立科学、健康的性观念,既提高他们在性问题上的辨别力、鉴赏力和选择力,也有利于培养高尚的人格。
性教育课究竟会对大学生有什么影响?他们喜欢这门课吗?彭晓辉告诉记者:上了这门课的学生对他说:“选这门课,一辈子不后悔。”他们的笔记本和内部教材还常常被同学借走,甚至宿舍里的“卧谈会”上,性科学的内容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大学生能够坦然地在课堂上讨论性的问题吗?彭老师说,这有一个过程。最开始学生不好意思提问,他就让他们写条子,而后口头提问,再过渡到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现在,很多同学已经能用专业术语自然地讨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