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生的性教育曾经一直是个禁区,改革开放之后好不容易打开这扇门,却把门缝留得小小的,而且冠以“青春期教育”,还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的,还是回避实质性问题。
由于课本和学校都不敢理直气壮地讲性教育(更不消说许多学校在上青春期教育课时把最核心的课作为自学而有意避开不讲),越发使孩子们觉得性是个神秘的、见不得人的事,结果你越是遮遮掩掩,他们就越要弄个明白,所以他们总要想方设法了解大人对他们保密的那部分内容。
遗憾的是正规的途径太有限了,顶多到拥挤不堪的书店里偷偷翻阅一下“妇产科”等医学书籍,这自然免不了挨营业员的白眼或训斥,还得四处看看有没有熟人或同学,就像作贼一般心虚的很。
再就是到书摊上乱翻一气,弄个一知半解,既不能买书回家看,也不能拿到学校里看。更主要的是同龄人之间的议论和闲侃,据调查,这是青少年性知识的主要来源。
他们既不愿问父母,也不想找老师,更不敢上医院,实在憋不住也只能问小伙伴中的要好者,可惜同伴们也是贫困户,顶多出点馊主意而已。
如果孩子们不从正确的途径获得性知识,他们只能从不正规的途径获得以讹传讹的错误信息,只能误人子弟而已。倒不如由学校或家长大大方方地把科学的性知识告诉他们,讲个明白,彻底消除这种神秘感。
有人认为性教育可能起到火上烧油的作用,其实不然。
性教育只能使孩子们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去防范不健康思想和行为的侵蚀,因为性教育并不单纯是性知识的教育,它还包括许多内容,性教育实际上是爱的教育,它将教会孩子们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爱护尊重他人,它寓性道德教育于性知识教育之中,也只有有了科学的性知识,才能更好地用性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
现在青春期发动的年龄不断提前,平均每30年提前1岁,目前平均13岁,早的10~11岁就开始了。
青春期提早的原因很多,包括气候变暖,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状况的不断改善,大众传媒中性信息爆炸、甚至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然而由于人口爆炸问题的威胁,由于青少年对求学的迫切要求,加上现代生活的色彩斑斓的娱乐活动,人们普遍把婚龄向后推迟,所以从性生理成熟到结婚这一段时间就拉长了,小则10年,多则十几年。
那么如何对待在性生理成熟后萌发的性好奇心理呢?这就成为社会和家长或孩子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最现实问题。
随着性生理成熟的到来,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觉醒和萌发,惊喜、紧张、安妥、惊慌失惜……,其主要表现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1、对性知识发生浓厚兴趣
大人和社会的封闭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课本里不讲,自然有大量低级趣味的、甚至手抄本之类的东西找上门来,投其所好。而科学知识应像预防针,可以增强他们的免疫和抵抗力,可惜这种预防针还太少太少。
2、喜欢接近异性
歌德说:“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
在性激素作用下青少年产生这种想往或爱慕异性的心理是合情合理的,是他们性心理发育的体现。
可惜由于他们的性心理远远不如性生理那么成熟,因此出现二者相差甚远的状况。
这就造成他们不能妥善处理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有人爱说他们最容易早恋,大喊中学生多一半都早恋了,实际上他们这时的心理状况并非恋,而仅局限在一般的向往和爱慕,根本与恋爱无关。
比如少男少女的追星观象就反映了这种心态,某明星潇洒大方,立即成为无数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至于感情的投入则几乎零。